從耗盡到得力

2025-07-04 / 文見歡院長 播道神學院院長

每年六月神學院畢業典禮後,接受牧職裝備的畢業生會投身教會或機構服侍,部份時間進修的同學也會在其崗位上應用所學,服侍不同的屬靈群體。

如何在事奉的路上避免耗盡,而走得更長遠?在自覺快要耗盡時,又應如何面對?本文將會藉着列王紀上十九章的記述,探討處於耗盡狀態下的以利亞,如何得到生命更新。

1)以上帝的視角看成果

當耶和華兩次問:「以利亞啊,你在這裏做甚麼?」(王上十九9、13) 以利亞並沒有正面回答神的提問,他只是陳述他過去的遭遇。他兩次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王上十九10、14) 的確,以利亞曾經為耶和華大發熱心。按照列王紀上十八章,以利亞與巴力的先知比試,當他獻晚祭時,他祈求耶和華使人知道祂是以色列的神,又使以色列民知道耶和華是神 (王上十八36-37)。

以利亞所期待的,是以色列人的悔改、靈性復興。事實卻事與願違。他描述的情況是「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王上十九10、14)

畢業班同學及眾校友甫到新工場,都會有抱負,帶著「為神大發熱心」的熱忱事奉。這態度是正確的。當人付出的努力愈多,自然對成果愈有期望。不過,事奉的場景非常複雜,有時候你的成果,並不會與你的努力成正比。當人看到結果與自己的努力不成比例時,難免感到不愉快。我們當怎樣自持?

留意第17節——耶和華預告以利亞將來的局勢。之前以利亞兩次控訴以色列人「用刀殺了你的先知。」(王上十九10、14) 耶和華用類似的字眼回應以利亞,耶和華說「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王上十九17) 以色列國新君主耶戶將比亞蘭王哈薛優勝,先知以利沙則比耶戶更優勝,因為他能夠做到耶戶所不能做到的。在以利亞口中,先知是被殺的;但在上帝的計劃中卻不是這樣,祂會藉先知的手施行懲罰。耶和華用祂將來會成就的工作去安慰眼光短淺的以利亞,並調教他的視域,使他更能極目遠望,更能聚焦。

求主幫助我們畢業班同學及眾位校友,仰望神未來的工作,不為現時成果失望。

2)不用比較

以利亞說出他不想活下去的原因是「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他所指的列祖 (眾數) 是誰呢?他與誰比較?摩西?撒母耳?大衛?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以利亞心中定有幾位出色的先知或領袖人物,他期望自己能夠超越他們,最後發現的真相卻是自己非常不濟。

與人比較,是事奉時常遇到的試探。到新工場事奉,接手者往往期望自己能比上一任做得更出色。當「為神大發熱心」,盡力創新,卻得不到別人的肯定或讚賞時,便容易灰心。

耶和華如何回應以利亞呢?神沒有直接勸以利亞不用比較,但神卻給予以利亞三個獨特的任務——兩個是他要分別膏立新的亞蘭王和以色列王,餘下一個就是收以利沙為徒弟 (王上十九15-16)。這些任務都是非常獨特的,是以利亞的列祖不曾領受過的。在不同時代、不同處境,神會給予人獨特的使命,正如耶和華給以利亞三個獨特的任務。以利亞收到任務後便立刻行動,不負所託 (王上十九 19-21)。 當人能認清上帝給他的使命的獨特性,便較容易忠心地盡力完成神的託付。

求主幫助我們畢業班同學及眾位校友,忠心於神所派的獨特使命,不比較、不競爭。

3)勿自我中心

以利亞兩次說:「只剩下我一個人」(王上十九10、14)。耶和華如何回應以利亞?耶和華揭示,其實不是只有以利亞「一個人」向耶和華忠誠,還有七千人 (王上十九18)。另外,耶和華明明地指示以利亞要收以利沙為徒,接續他的工作。人重視自己的成就,愛把自己與其他人比較,其底層是一個「自我中心」的問題。人太着重自己,看不到同時有其他人對上帝忠心,也忽視神正在使用其他人,便容易跌入耗盡的狀態。

求主幫助我們畢業班同學及眾位校友,留心及欣賞神使用的其他人,不只是注目自己一個人。

4)注重身體健康

當以利亞向上帝求死時,上帝並沒有立即改變以利亞的想法。上帝容讓以利亞先睡覺,並且給予他食物 (王上十九5-6)。足夠的休息及足夠的能量給人足夠的體力去面對自己的狀態。

以利亞在何烈山上,「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王上十九9) 但上帝卻吩咐以利亞離開山洞出去見祂。上帝絕對可以在山洞內向以利亞說話,不過上帝卻期望以利亞能走出去,因為上帝不容以利亞獨自躲在他的洞內自怨自艾。當然,我們不能因此斷言當人耗盡的時候,不能留在隱蔽處休息,畢竟這只是以利亞的特殊經歷。不過,我們相關的反省是,環境對耗盡的人確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人需要敏銳在哪個環境中可以清楚聆聽上帝對自己的提醒。

求主幫助我們畢業班同學及眾位校友,為主打那美好的仗,靠主恩典行得更遠,事奉更持久。


本文選自播道神學院《院訊》(2025年6月號,第223期),蒙播道神學院允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