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日常的言說:《神學與神學方法15講》(一)
2025-09-23 / 鄭子遴 文字工作者、播道會文字部主任
這本書是我在2021年買下的,原因是讀了兩篇〈後記〉:作者鄧紹光博士在〈後記一〉裡寫道:「這本文集算不上原創,但卻屬於高階的引介;雖然高階,畢竟引介,故此難免兩面不討好。只是這等工夫總是要做的,不能一下子高呼要做甚麼甚麼神學,卻攪(應作「搞」,原文誤)不清聖經、傳統、理性、處境的本性和目的,不知不覺落入神學失序之中。在沙土上面建立的房屋即便華麗,終究一時,難以長久。」(頁406)無論做神學還是過信仰生活,都需要打穩根基,事實上,基督信仰的根基不能脫離神學知識以外,同樣,神學知識亦不能架空於信仰之上。耶穌的生命本身就蘊藏了神學,我們研讀聖經,就是要從祂的生命裡明白及領悟深奧的神學,脫離了聖經,就已經沒有神學可言,任講者誇誇其詞(如高舉成功神學的牧者與信徒)都不能忽略合乎聖經的神學思考;鄧在〈後記二〉裡以散文的形式述說自己和妻子相濡數十載,在他從事學術研究的歲月中,須臾沒離開,這種關係使我不禁聯想起錢鍾書與楊絳。
鄧在〈釋題〉中提到「牧養工作的首要行動,是領受並默想神聖的教導。」(xxxii)這是很基本,卻並非每位牧者都能切實踐行,而這不能怪罪牧者,很多時候牧者要處理的教會事務,要比一位學校教師要做的不惶多讓,而較之於教師,牧者更是「全天候」服事人員。最近替蔡錦輝牧師製作一本電子書——《牧養在線:即時通訊科技對牧養職任的影響》(即將出版),他指出牧者這種全天候牧職或多或少跟即時通訊(IM)工具有著密切關係。如果牧者要「隨時候命」處理群羊與教會行政工作,他能把「領受並默想神聖的教導」這事奉做得好嗎?這是一條交給教會上下細心思想並討論的問題。鄧其後亦說:「牧養事工的根基在於默想福音,其目的在於把默想的果子傳遞給他人。」(xxxii)那麼,牧者如對福音沒有「更新而變化」的領受,我不認為其牧養會有甚麼堅實的果效。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