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牧養的傳承

2021-12-21 / 呂家聲牧師

引言:「牧人」是三一神自我的啟示

無可疑問,「牧人」(牧者)這比喻的稱謂是三一神自我啟示中最常用的形容詞。在古代近東,及至公元第一世紀的中東一帶,畜牧為生到處可見;神話語的啟示離不開歷史和文化,也因此「牧人」這稱謂成為三一神在聖經時代所用的最佳自我啟示。

在舊約時代,雅各(以色列)是以色列的送長之一,當他為約瑟及他兩個兒子祝福的時候,他就說:「願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神,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創48:15)雅各稱上帝為一生牧養他的,正喻意神是他的牧人。

於詩人大衛而言,從生命種種的遭遇中,他經歷了上帝各樣的供應、引導和保護。他的總結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而在另一詩篇中,「領約瑟如領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詩80:1),這是亞薩的詩對上帝的稱呼。

同樣,先知以賽亞也是以牧人來形容上帝。「祂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賽40:11)

主耶穌作牧人的楷模

來到新約的時候,主耶穌多次以「牧人」來形容祂自己來到世上的重要身分。

「我來,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世人都如羊走迷)。」(路19:10)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10:11-14)

這位「道成肉身」的主耶穌,祂來到世上而成為人的樣式,故此祂能夠體恤人世間的疾苦、人性的掙扎與困局,並以同情、憐憫、同理心去安慰心靈受傷害的人,醫治有殘缺和身體有軟弱的人,讓人真正體現神的國(權柄)的臨在;更重要的是,祂在世上的日子,到處宣講天國的福音,將人帶回祂的羊圈,並教導人認識真理,而最終祂走上這條十字架的道路,為羊(人)捨命,以義代替不義,以無比犧牲的大愛成全救恩!主耶穌以身作則,成為以後跟隨祂的門徒作「牧人」的楷模(榜樣)。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用「大牧人」來形容主耶穌:「但願賜平安的神,就是那憑永約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神......」(來13:20)

使徒彼得對這位救主耶穌基督的形容,也是如出一轍:「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前2:25)

三一神呼召祂所揀選的人履行牧人的責任

有關上帝的揀選與呼召,我們從聖經中可以曉得主要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我們都是被呼召歸入神的羊圈裡,也就是被揀選成為神的兒女。(申4:37,7:7-8;約15:16)這是第一層次的呼召。

不單如此,在歷代歷世,三一神更實際地呼喚一些羊(屬祂的人)去作這屬靈群體的領導和牧人,以牧養屬神的群羊,這種雙重身分是獨特的,既是神草場的羊,卻又是被分派去牧養神的選民,可以說是第二層次的召命,並且在新、舊約聖經中是一脈相承的。上帝特意揀選一些人來帶領祂的子民,包括犘西、約書亞、士師們、先知們、祭司們等等,在新約聖經中,有主耶穌所特別呼召的使徒們,及後在初期教會漸漸成形,人數眾多而需要有效牧養的時候,使徒保羅等人更在各地方教會設立監督、長老和執事,他們在屬靈群體中被揀選作領袖、作牧人。這批人的召命是要作神百姓中的帶領者、神的代言人、僕人領袖的群羊的牧者。

昔日主耶穌給使徒們的牧人召命

最凸顯的的例子,莫過於主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使徒彼得所交付的召命。從約翰福音二十一章15至17節的記載,當復活的主向他顯現並挽回他,讓他重新振作之時,使徒彼得三次表白他對主耶穌的愛,這位主向他的囑咐是甚麼呢?是的,彼得的召命是要牧養主的羊!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悉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

從以上的經文中,我們不難體會主耶穌的心腸,祂所關心的是跟隨祂的人的牧養(註1)(餵養);當祂三次詢問彼得的時候,祂是期望這位祂所愛的門徒彼得,在將來牧養祂的羊(就是信靠祂的人)。簡言之,彼得愛主的表現,在於他是否忠於主的託付,領受牧養的召命! 主耶穌對使徒彼得的吩咐,也成為以後一心愛主事主的腳蹤!

從使徒行傳的記載,我們便可以看見這位彼得,如何在初期教會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到了年老之時,「牧養」仍然是使徒彼得心中很大的負擔。他勸勉當時的長老們:「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2-3)

然後,使徒保羅給我們很好的典範,他不單到處傳揚福音(註2),他的牧者心腸更流露在他的字裡行間。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7至8節說:「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使徒保羅所用的字眼「乳養」就是護理之意,亦含有供應牧養的意思。(註3)

當使徒保羅得到聖靈的指示,要離開米利都往耶路撒冷之前,他打發人請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來,他心裡知道這極可能是他和眾長老最後一次的見面(參徒20:17-38)。在他離別的叮嚀,他這樣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20:28)同樣地,使徒保羅所惦記的,也是主的群羊能夠得著牧養!

今天蒙召作牧人的呼喚

時至今日,上主仍然藉著聖靈感動祂所揀選的人,去傳承這「牧養主群羊」的召命! 除了在教會中較成熟的信徒,他們領受主耶穌所頒佈的大使命(太28:19-20),按著這吩咐去傳揚福音,使慕道者(迷失的羊)、使初信或處於信仰初階的弟兄姊妹都能夠得到適當的牧養;在教會中,上主更呼召一些人回應祂特殊的召命,將自己分別為聖,放下本來的工作/事業,專職作牧人去負起牧養群羊的責任。這就是上文所提及的第二層次召命,在神的教會中擔任領導和「牧人」的角色;這從歷代教會在牧養上的薪火相傳,可見一斑。今又,上主仍在呼喚及揀選屬祂的人作牧人。

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在他的著作《牧養,就是回到原點》說得好:「牧職不是職業(Profession),而是召命(Vocation)。我們通常期望牧者做的事,難以用薪酬來衡量。人要成為牧者,必須蒙召(one must be called)。」(註4)我們便曉得,當有人踏上這牧養職事,他們不是按著自己的選擇去投身其中,他們都是回應主的呼召。正如另一位學者金建時(Michael Jinkins)也有類似的形容:「牧養職事不是職業(Career),它是司命(Vocation),如果你是自己選擇它的,你便去錯地方了。」(註5)


顧名思義,「牧人」這個字眼就是在教會中,作一個「牧羊的人」一般。但怎樣算是一位好牧人呢?他必須與羊群建立一份美好的關係,餵養、關心、帶領群羊、在適時引導、保護及培育,甚至在需要之時作出犧牲;但這卻是他不配的,又是何等榮幸的召命!惟願被上主的靈感動的人,都樂意作出合宜的回應,前仆後繼,也繼往開來,接棒加入「牧人」的行列,走上這條蒙福之路,傳承牧養主群羊的召命。


原文刊登於播道神學院第209期『院訊』,已獲授權轉載。


1. 從原來的文字了解,主耶穌在約翰福音二十一章曾用了兩個不同的動詞,分別為餵養(Bόσκԑ,feed)和牧養(Ποίμαιѵԑ,shepherd)。相信兩者的用法分別不大;「餵養」是指到乳養小羊,著重供應所需;「牧養」的涵義是教全面的,可以包括引導、輔助或照顧等。

2. 聖經學者們大都同意這位被稱為外邦人的使徒的保羅,除了在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三次宣教旅程外,他從羅馬的軟禁被釋放後,估計在他離世前,起碼再有一至兩次的宣教旅程。

3. 曾立華,《教牧學導論》(香港:建道,2015),頁99。

4. 韋利蒙,《牧養,就是回到原點》(香港:基道,2018),頁5。

5. 金建時,《致新手牧者的信》(香港:基道,2010),頁12。 


延伸閱讀好書:

林榮樹,《政治生態轉型下的牧養

李日堂,《基督論


延伸閱讀文章:

呂家聲,〈在「後疫情」下,教會的何去何從?

陳建榮,〈重重愛網的牧養,信行一致的服侍﹗

鄺建文,〈堂會牧養「過度活躍症孩子及其家長」之成效


呂家聲牧師作品:

《有理說得清》按此訂購

福音小冊子

「思考人生信仰系列」 按此訂購

「啟迪人生信仰系列」按此訂購

「啟迪心靈信仰系列」按此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