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把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未能結合的破口癒合的藝術作品:《藝術靈修.馬太福音》

2025-04-30 / 郭文池

宗教與藝術本來就是分不開的兩大文化要素,基督教二千年歷史的藝術創作也遍及整個西方文化,包括音樂、繪畫、雕刻、建築、文學等領域。事實上,一個宗教是否能在一個國家扎根,往往跟宗教是否能與當地的藝術結合息息相關。 

近代基督新教來華已超過二百年,但很可惜,在現今不少中國人的心目中,基督教「洋教」的味道仍然非常濃郁。相對於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我們不得不承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並沒有好好地結連。 

《藝術靈修.馬太福音》這本很特別的書,正是要補充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未能結合的破口。這書除了由聖經學者蔡錦圖博士負責撰寫的「靈修」的信息外,也有師承嶺南派國畫的黃瞻遠先生繪畫六十七幅的「藝術」國畫,將原來我們習以為常分割的「讀經靈修」與「國畫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本書內,將馬太福音整卷書內的耶穌生平,藉文字及國畫展示在讀者的面前。 

黃瞻遠先生深厚的領南國畫功力,將耶穌生平栩栩如生地活現在書內,讓我們不單藉畫像更立體地吸收聖經的文字,更透過這樣以國畫表達信仰,拉近了我西方文化的距離。這樣突破性的嘗試本身就值得讚賞。另外,本書得力於蔡錦圖博士精簡的靈修指引,每一篇都沒有多餘的話,全都貼近經文內容去分析,加上蔡博士對聖經地理及歷史背景深厚的認識,很能幫助信徒明白聖經內容;遇到一些難解的經節,像耶穌醫治耶利哥的瞎子,蔡博士沒有迴避馬太的記載是「出耶利哥」及「兩個瞎子」(太20:29),但路加的記載是「將近耶利哥」及「一個瞎子」(路18:35)的難題,並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因此,當讀者閱讀這些靈修資料時,同時會對經文有更多的認識。加上在每篇的靈修資料中,都有鑰節以方便背誦、反思問題以助我們默想應用聖經,以及禱告回應所領受的聖經信息,全面地讓每一位認真靈修的讀者,將經文的意義讀進生命中。 

本人除了誠意向各位推薦這書作信徒靈修之用外,還盼望《藝術靈修》的作品延伸至馬太福音以外的其他聖經經卷(編按:2018年曾由語蜜工房出版《藝術靈修:出埃及記》,《藝術靈修.馬太福音》為此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這樣不單能豐富信徒讀經靈修的體會,長遠來說,也向基督教本色化踏前一步,使基督教的信仰能扎根之中國文化之內,筆者更深願中國的文化也能基督教化。 

延伸閱讀:

黃恩約:〈審視內心的屬靈鏡子:《藝術靈修.馬太福音》〉

蔡錦圖:〈從中國藝術的視覺思考基督教信仰〉

黃瞻遠:〈黃瞻遠信仰見證及創作歷程〉 

按此購買《藝術靈修.馬太福音》

按此試閱《藝術靈修.馬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