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早期教會與疫症的互動對今日處境的啟迪

2022-06-14 / 林朗熙 播道會港福堂傳道

在早期教會身處的時空中,疫症和天災橫行實在司空見慣。即使在新約聖經的記載之中,耶路撒冷等地也曾經遭受饑荒(徒21:27-28),背後正代表羅馬帝國內部大規模的糧食供應問題。羅馬帝國雖然權勢強盛,但是面對疫症侵襲,其統治體系所能做的極其有限。舉例而言,公元166年羅馬帝國爆發的天花疫情,前後持續長達十多年,導致帝國內大批人民死亡,嚴重削弱羅馬帝國之國力。(註1) 當時的醫學尚未昌明,難以有效遏制疫情。羅馬皇帝視之為神明的憤怒,嘗試以拜祭不同宗教的神明求保佑,效果自然不彰。對當時尚在雛形的早期教會而言,疫情反而有意料之外的影響:受疫情侵襲而恐慌的人民,轉而尋求宣揚有永恆生命的宗教,而基督教成為當時逐漸受人注視的宗教之一。(註2)然而,僅因疫情對生命的威脅,並不足以使人相信福音。在此次及隨後羅馬帝國的多次疫症之中,早期教會扮演更為主動的社會救濟角色,受到人民所重視,也有教會學者視之為基督教迅速傳播的因素之一。若要選取其中一個最能表達早期教會取態的範例,或許可以用公元三世紀中期出現的「居普良瘟疫」(Plague of Cyprian),另外亦可用早期教會教父居普良的觀點作例。

「居普良瘟疫」是歷史學家用來統稱在公元250至270年左右在羅馬帝國發生的大規模瘟疫,前後延綿二十年。以居普良為名,是因為同時期的教父居普良,為這次疫情留下了珍貴的文字記述。(註3)此次瘟疫的影響範圍主要在地中海及北非一帶,帝國內的海岸城鎮因人口眾多、交通頻繁,使疫情在當中的破壞力增強。再者,當時的羅馬帝國面對政治形勢混亂和外族入侵,難以有效治理,致使疫情更嚴峻。(註4)居普良及同時期北非教會的主教,在他們的著作中提及當時出現大規模人民死亡的現象。居普良故此撰寫《論瘟疫/死亡》(On the Mortality (Or Plague)/De mortalitate)一文,嘗試從神學及教會角度反思如何面對當時持續的疫情。從這篇探討瘟疫及死亡的文獻,我們可以窺見早期教會如何在疫情下嘗試尋找它自己的使命。

在《論死亡》之中,居普良首先肯定基督徒與其他未信者一樣,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中,同樣受限於被造的肉身,就會一同遭遇各種天災人禍,包括瘟疫和疾病(Section 8)。(註5)文章之中更有仔細地形容當時感染病毒的人的病癥,這些病癥看似恐怖,居普良則鼓勵基督徒回想耶穌基督的榜樣,即使染疫都學習堅忍的功課。(註6)基督徒縱有染疫而去世,但是他們要知道死亡之後的不是絕望,而是迎接永恆的福樂。(註7)基督徒除了堅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疫症橫行的時候,學習如何彰顯義行,包括照顧他人、關顧病患、不要拋棄患病的人、將自己所有的獻出給有需要的他者。(註8)疫症橫行是整個世界敗壞和趨向毀滅的標誌,基督徒縱然因染疫而離世,另一層面而言,他們也得以脫離世間的罪惡,而回到天父的懷抱中。(註9)居普良的論述,從側面解釋何以當時不少教會神職人員及信徒投身在照顧病患的最前線之中。當不少未信者因懼怕染疫者而避之則吉時,教會卻主動照顧病患,甚至願意承擔起埋葬死者的責任,更有多人因此染疫身亡。(註10)他們如此勇敢的行徑,很大原因是深信死亡只是脫離俗世的途徑,無須過份擔憂,實踐信仰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從居普良的論述及教會歷史中,我們或會發現早期教會的處境和今日的世界是何等驚人的相似。今日的世界縱然看似有更先進的醫療體系和醫學知識,防疫措施、隔離方式更是層出不窮,但是面對疫情流行的現狀,卻依舊束手無策。或許我們不再會遭遇如羅馬帝國一般延綿十多年的疫症,但是這接近兩年半的年日,我們卻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停擺,各國人民從經濟、民生到情緒健康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摧殘。教會能做的是否有限?筆者並不以為我們必須效法早期教會任何一言一行,但是當為防疫緣故而強調隔離和減少社交接觸時,卻無可避免地令更多人(特別是感染者)面對情緒和心靈的絕境,他們恰恰需要最多的關顧和憐恤。近日有染疫長者自殺,更是對整個社會及教會的重大警號。(註11)到底除了禱告及捐獻物資外,我們還可以做些甚麼?我們又當如何在保障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同時,探索關顧那些在疫情下被遺棄的人的方法?這些均需要我們的智慧和勇氣去找出答案。

1.J. Rufus Fears, “The Plague under Marcus Aurelius an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Infectious Diseases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no. 18(2004):72-74.

2.Ibid,75.

3.Kyle Harper,”Pandemics and Passages to Late Antiquity: Rethinking the Plague of c.249-270 Described by Cyprian,” Journal of Roman Archaeology 223-260, no. 28(2015):224-29.

4.Sabine R. Huebner, “ The ‘Plague of Cyprian’ : A Revised View of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a 3rd-c CE Pandemic.” Journal of Roman Archaeology, no.34(2021): 169-70.

5.Cyprian, On the Mortality(or Plague) De mortalitate, 8; available from the Eternal Word Television Network, Inc., <https://www.ewtn.com/catholicism/library/on-the-mortality-or-plague-de-mortalitate-11412>(accessed 08 March 2022).

6.Ibid., 14.

7.Ibid., 15.

8.Ibid., 16.

9.Ibid., 25.

10.蔡錦圖:〈「居普良瘟疫」對當代教會的啟發〉《時代論壇》,2022年2月15日。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7944&Pid=115&Version=0&Cid=2144&Charset=big5_hkscs&AuthorName=%E8%94%A1%E9%8C%A6%E5%9C%96



  1. 〈同患長期病 染疫老人一自縊一墜斃〉《明報新聞網》,2022年3月9日港聞版。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8%81%9E/article/20220309/s00002/1646763528142/%E5%90%8C%E6%82%A3%E9%95%B7%E6%9C%9F%E7%97%85-%E6%9F%93%E7%96%AB%E8%80%81%E4%BA%BA%E4%B8%80%E8%87%AA%E7%B8%8A%E4%B8%80%E5%A2%AE%E6%96%83


延伸閱讀:

鄭子遴〈亂世中的好撒馬利亞人〉

呂家聲〈在「後疫情」下,教會何去何從?〉

後疫情下的好書推介

梁錫強、廖秀雯《靈情維他命》

何志滌、羅乃萱《一五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