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講道與塑造生命的好書:《EPOCH跨時代講道法》
2025-10-24 / 賴若瀚牧師 聖言資源中心會長、聖言講道研經學院院長
感謝主的恩典,本書是袁長老根據三十多年的講道經驗,再結合羅賓森(Haddon Robinson)與古胡威(Abraham Kuruvilla)兩位講道學大師的講道理念而寫成的。袁長老在書中闡明兩位大師的核心思想,並說明如何將二者融合在他的 EPOCH 講道法的五個步驟之中。
講道者的書房,是聖所,也是戰場。我們在其中與神的聖言摔跤,渴望將那亙古常新的真理,忠實地、清晰地、且帶著生命力地傳遞給這個價值觀被扭曲的世代。歷世歷代無數的講道者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尋找一座跨越「古代文本」與「現代會眾」之間鴻溝的橋樑。在這條探索的路上,將會遇見兩位大師——羅賓森與古胡威;他們對講道探索者提供清晰的指引與扶助。
羅賓森針對講台上常見的結構鬆散、主題不明的「散彈式」講道,提出了劃時代的「核心概念的講道法」(big idea preaching)。羅賓森的方法,為無數迷失在經文細節叢林的講道者,提供清晰的地圖和鋒利的砍刀,給予講道的紀律、結構與焦點。
古胡威向我們發出進一步的邀請。他的「神學詮釋講道法」強調講道者都應該找出經文的「段落神學」,就是神在祂與子民的盟約關係中,為了塑造一個特定的倫理群體而採取的神聖「言說行動」(speech-act);這是邀請我們「活在經文底下」(to live under the text)的藍圖。
如果說,羅賓森打造了講道的「骨架」,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與清晰度,那麼,古胡威就為這副骨架注入神學的「血肉與靈魂」,賦予講道目的與推動力。我經常說,這兩位大師的模式相輔相乘,就像英式足球的兩根龍門柱,只要將球射入兩根柱的中間,就可以得分。
袁長老在他的 EPOCH 講道法,巧妙地結合兩位大師的講道法精髓,提出五個步驟的講道進路,簡潔又清晰;在示範篇,更採用尼希米記第一章為範本,手把手地帶領講道者完成整個過程。從袁長老處理經文與書寫講章的示範中,都可見扎實的解經與宣講的功力。
講道者的訓練,不單要培養出能做學術分析的營養師,更要裝備能忠於聖言、按時分糧的廚師,將神那既有真理又有生命的話語,活潑地、滿有能力地宣講出來。但願本書提供的令人興奮的釋經講道整合之旅,使華人教會的講台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更能塑造生命,直到基督耶穌成形在講道者與聽道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