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主日學的先決條件

2006-01-21 / 馮志雄牧師

很多主日學教師慨歎教導工作困難,令他們心灰意冷,許多弟兄姊妹因而對主日學事奉卻步。他們埋怨主日學生追求不積極,在主日學時搗蛋、不投入、經常駁咀、對聖經沒有興趣、常喊悶,及完全沒有學習動機。有人歸咎課程內容沉悶、地方不足;有人歸咎香港教育制度令學生沒有學習動機,不喜歡閱讀,以致不喜歡讀聖經,不願做主日學習作;有人歸咎資訊發達,學生只喜歡剌激的電子遊戲機、電腦、影像,而沒有耐性安靜聆聽老師的教學;亦有人歸咎學生本身的問題,認為他們太頑皮。再加上主日學是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1,是自願參與而不能強迫的學習,便令問題更加複雜。究竟主日學教師如何面對現今的挑戰呢?

教會的優質主日學有許多要素:地方充足、設備齊全、良好課程、優良師資、組織嚴密和管理完善等。在眾多要素中,要實施優質的主日學,先決條件是要有優質的主日學教師,因為教師直接影響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追求心志。這並非表示其他的要素不重要,只是個人認為要面對各種挑戰,就要提高教師的質素。成功的主日學是:教師喜歡教主日學,學生喜歡上主日學。以下會從幾方面探討一個主日學教師應有的質素:

1. 教師的整個生命

教師的先決條件必需是生命成熟,無論與神、與人的關係都要成熟,而且要不斷成長。正如宗教教育家Howard Hendricks提醒我們:「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學。」主日學的目標不是教課程,乃是透過教學讓學生生命得改變,成為成熟的信徒(西一28),更像基督。而教師的生命是直接影響學生的,可以成為學生的榜樣,所以我們的靈修生活、教會生活、道德品格、處人處事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我們教導學生要敬畏神,他們未必領會,只有在看見我們的行事為人,才能真正領略何謂敬畏神。我們有高尚的品格,他們才能學習何為喜樂、仁慈、慷慨、良善、熱心助人等合乎神旨意的美德。學生會忘記我們所教,卻不會忘記我們的為人。

2. 教師的事奉態度

教師有教導恩賜是很重要的,一個有教導恩賜又充滿教學熱誠的教師必定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一個充滿熱誠的教師,必會委身於教學,他會長久的參予,帶給學生安全感,他們不用經常要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主日學也是門徒訓練,讓學生透過教師的生命來學習,所以要長期的委身,教師才可以充份認識和跟進學生,學生也可以認識老師(約十14),相信老師的生命會為學生帶來許多優良的影響。如果我們事奉充滿喜樂,便會令他們羡慕聖工。一個早到的教師已經給學生美好的教導。滿有教學熱誠的教師除了熱愛神的話,也會愛學生。經常花時間與學生一起吃早餐、午餐,一起旅行,與他們一起靈修、禱告,會令學生感到愛。一個探訪學生的教師會令學生難忘,也讓他們看見教師的關心。教師除了要認識學生外,也要定時為個別學生禱告,相信神在他們身上有奇妙的作為。

3. 教師的基本訓練

教師必須有基本神學訓練,才能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所以研經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當然,教師能接受有系統的神學訓練更理想。但起碼教師要熟悉聖經,故此必須盡快研讀完全本聖經,並要用不同的方法研經,因為聖經是我們的教科書。此外,也應有教學訓練,例如認識學生的各階段的年齡特性:身體、智力、社交、情緒、道德、靈性的發展;備課技巧、認識並操練各種教學法(說故事是一門藝術呢!)、瞭解行政組織等,使我們的教導更有效。
    有計劃地開辦師資訓練課程,可以為教會培訓足夠的教師,有助發展主日學,也不會鬧教師荒。最理想是由教會傳道人訓練自己的信徒,好一方面能認識他們,另一方面又能跟進他們的事奉和靈命。在每季的教職員會之前,教會可安排一段訓練時間,使教師在靈命、教學方面得到更新。教會也可在經濟上資助教師接受在職訓練,使教師有終身的學習,在事奉上得到更新。此外,教會可購買參考書供主日學教師借閱,例如:不同譯本之聖經、聖經辭典、聖經百科全書、聖經註釋及有關教學技巧之參考書,以作備課參考來提高教學質素,使教師可不斷學習。

4. 教師的授課準備

其實最直接影響學生投入的,是教師的忠心準備,這是神對我們的要求(林前四2)。一位有充足準備的教師會令學生投入。即使有很好的課程,倘若教師沒有認真準備,都不會有果效。一個忠心的教師應該在每一季開始之先概覽全本教本及課本,對該季所教的有一概括的認識,瞭解該季主日學的目標、內容,然後盡早準備每一課,不要留待到週六才備課,這樣才能消化授課內容,也有足夠時間選用合宜的教學法及預備教材。先閱讀經文,作基本研經,然後閱讀教本,繼而參考其他資料,決定教學目標,選取合宜的教學法,寫下教案,預備所需教材,並預留時間溫習、消化。期間要不斷禱告,與神同工,事奉才有果效。
    充足的準備會增加教學的信心與熱誠,使學生產生興趣,學習動機也大為增加。圖片、實物會刺激學生學習,所以主日學可搜集不同教材,並由專人管理,提供教師教學時採用。個案會引起他們思想;美麗的故事能激發起他們的情感;角色扮演或討論會令他們參與;遊戲可使他們興奮緊張,這樣,學生便能投入。相反,沒有充足準備容易令課堂沉悶,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令課堂失控,使教師沮喪。所以教師要經常評估,改善教學方法,教學才有進步,事奉就更喜樂。

    教會主日學的教導媒介是教師,是活生生的,不單教授一套重要真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模仿的對象。他所教導的真理,也該是活潑而首先影響自己,以致影響他的學生。優質的主日學教師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教會的訓練、支持和鼓勵。除了時常公開的欣賞、稱讚外,要有實質的支持,例如經濟、地方、資源。家長方面,可多與教師溝通,瞭解子女在主日學的表現,也讓教師瞭解子女,相信這有助教師更有效去教導,如能加上讚賞,也會給教師莫大的鼓勵。

(原文載於1999年12月播道神學院院訊)


1註: 教育有三種模式:正規教育(Formal Education),指有系統的正式教育,目標是要得到一些學歷;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指透過日常生活與人接觸的學習;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則指有系統但是自願的學習,藉此提高個人的能力,參Ronald Habermas and Klaus Issler, Teaching For Reconciliation (Grand Rapids, Ml: Baker,199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