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神學教育我見:生命韌性與宣教心志

2023-10-16 / 陳凱欣院長(中國宣道神學院院長)

曾聽過有人形容今天的教會主日學是「夕陽工業」,大概意思是參與教會主日學的信徒有點寥寥可數;若以全時間神學生的人數而言,神學教育或許也在走下坡了!無可否認,在這幾年間,全時間修讀道學碩士或神學學士課程的人數驟然減少;這不只是香港的情況,其他亞洲地區亦然,甚至早在數十年前北美神學院已開始經歷類近的挑戰。面對環境的轉變,神學院在神學教育的服侍上,應當作出怎樣的回應?

促成全時間神學生人數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可能是,不少信徒(尤其是年青人)對回應上主呼召的方式轉變了。昔日信徒受感蒙召後,獻身的下一步行動就是進入神學院全時間讀神學,然後在教會或機構承擔牧職。然而,今天不少年青人蒙召後,他們的回應行動卻不一定是全時間讀神學,蒙召亦不一定在教會以全職傳道人的身份去服侍。他們可以繼續在職場工作,也可以用不同社會身份踐行召命;那就是說,全時間入讀神學院不是他們唯一回應呼召的方式。這樣入讀全時間神學課程的信徒自然會減少了!

儘管如此,即使回應呼召的方式變得多元化了,卻不代表在踐行召命時不需要裝備和培育;事實上,對一個事奉者來說,不論以何種身份或方式去服侍,事奉者的生命培育是最重要的!面對新世代的挑戰,除了基本聖經和神學知識的裝備外,神學院更需要在生命培育方面與教會同行同工,讓信徒藉信仰培養出一份生命韌性。這生命培育必須建基在穩固的神人關係之上:當一位事奉者與上主有着緊密相連的關係時,他/她的眼光和視野,以及對己、對人、對事的判斷和態度,都會有所不同,亦更能夠面對逆境和挑戰。在認識和接納自己之餘,他/她會學習不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反而努力尋求和仰望上主的光照和引導。若果事奉者的生命真真切切的與主結連,他/她會更懂得如何處己處人;這不代表沒有人際衝突會出現,但事奉者卻會懂得如何處理衝突,並將衝突轉化為個人和他者成長的契機!

不但如此,穩固的神人關係還可以由內引發出一道服侍的動力,讓事奉者的服侍心志更為堅固,更能夠在艱難中站立得穩!坦白說,過去要在教會內好好服侍,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現今香港社會的狀況,教會和信徒們要面對許多未知數,對事奉者來說肯定是一項巨大挑戰;事奉的熱情和動力,很容易會因各種狀況被受打擊!事奉者必須更多定睛在上主交付給他/她的召命之上,而非眼前的人事、環境和困難;就好像昔日宣教士帶着堅定的宣教心志到陌生地方作福音工作,即使宣教工場充滿無法預計的突發挑戰,亦可靠着上主的恩典和清晰的召命而堅持下去!今天香港的信徒們,雖然處身於本家本族,也同樣需要帶着「宣教心志」過生活,在家庭、學校、職場、社會中作見證,為這充滿傷痕的世代帶來真正的盼望和轉化。

時代轉變,回應呼召的方式可能也不同了,但事奉者的生命培育卻仍然是最重要的!面對當下處境,生命韌性和宣教心志卻是每一位立志事奉的信徒所需要的;前者可透過穩定的屬靈操練作培育,而後者則可藉着具體使命實踐行動來建立和鞏固。除了蒙召作全時間服侍的獻身者外,神學院也需要加強信徒領袖的培育,讓香港教會迎向未來各項的挑戰!在這一切之上,我們卻可深信,上主恩典和帶領必然繼續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