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的神學教育

2023-10-16 / 文見歡博士(播道神學院副院長)

未來學與神學

未來學(Futurology)是透過研究目前趨勢來預測未來發展的一門社會科學。其研究法則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代。此後各年代有不同學者按照時代趨勢估計未來情況。未來學家相信他們的分析因應數學、經濟學、環境研究、科學、電腦科技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能漸趨精確,減少人的主觀猜憶。如果掌握未來學的研究,有助知道各學科的教育可如何配合未來社會的發展。

不過神學院並非培養未來學者的地方。神學生亦不是透過預測未來去事奉上帝。究竟人如何面對未來?聖經人物沒有未來學研究,他們如何應變未知的前路?在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以撒問燔祭的羊羔在哪裏呢? 亞伯拉罕回答說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深信神已經看見羊羔。亞伯拉罕自己看不見未來,但他信神已經看見未來,並已經為未來作出安排和預備(創二十二8)。大衛經歷過神的同在和賜予,所以面臨接近死亡的處境,他也信任神一貫的作風,不會將他撇在陰間(詩十六10)。誰人能夠預知死亡的處境?大衛並不預知,他卻因為認識神,所以仍有喜樂去面對將來。新約的保羅相信神的能力及信實,他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保羅與耶穌一同復活(林後四14)。這幾位聖經人物同樣並非在對將來有充足的資訊下才能夠欣然面對未來,乃是對神有深厚的認識,以致他們無懼地面對未來。知曉神的屬性及神的作為,就是神學的內容。神學院當守着此本分,訓練一群深深認識神的牧者,以致他們對神的認識及敬畏,滋養他們的生命。縱使他們不是未來學家,他們仍安然面對未來。

人工智能與人性

人工智能的研究在1940年代隨着電腦的發展而興起。近代電腦發展技術漸趨成熟,令人工智能有驚人的進展及普及。現在人工智能已經可以運用到不同範疇。香港大學在這學期已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 I.)融入課程中。現在學習資訊垂手可得,這顛覆了學習的方法,不再需要強制記憶和背誦。神學生面對這些處境,應該思考甚麼?神學院要培育神學生有深邃的思考能力。神學生不會只思考「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更會深入地問「人性是甚麼?」。當人類銳意發展人工智能,這代表人有什麼期望?其中反映的人性是什麼?當有人示範可以用ChatGPT寫講章,神學生不會只停留在「這樣做對嗎?」的層面,而會追問「牧養是甚麼?」「講章如何才發揮牧養功能?」「ChatGPT有帶着牧養聽眾的愛心而建構信息嗎?」「人工智能可代替牧者去活出講章信息的生命嗎?」等問題。聖經揭示人不過是受造物,生命短暫,有罪性,需要救贖。神學生要對人性有掌握,不但有能力去分析及運用資訊科技,更能夠去判斷在科技發展的歷程中所反映的人性,以致他的牧養能夠對位,針對人心靈所需。

急速變化與處變不驚

近年畢業的校友牧會時要面對變化萬千的社會處境。政治議題、疫情影響、疫後復常教會的應變、移民潮下事奉人手欠缺、教牧退休潮下年資淺牧者要接任教會重要崗位……等等。校友疲於奔命地回應這些不同處境。回應外在處境同時如何處理內心不安?如何應付瞬息變幻的牧養需要?是校友獨力面對,還是有神學院的支援?神學院當盡力培育有生命力的牧者。建立神學生有學習的動力,畢業後仍有動力持續學習,為新處境學習新課題及培養新思維。學院可為校友提供持續裝備的機會,無論是短期課程或講座,以協助校友面對不同的新困難。如果神學院能成為校友的支持後盾,他們便不容易感到孤單,在持續學習中建立支持群體,以致他們能夠處變不驚。

我們相信上主會在不同年代呼召工人,為祂傳講信息。就如在猶太人最動盪不安的年代,上主呼召了耶利米。耶利米有他的限制,他年輕、不夠勇氣。但上主以祂的同在鼓勵耶利米,再用兩個異象教導他(耶一4-19),使他知道他的前行方向有上主呼召的確據。神學院所要培育的,就是能夠持守上主所賜異象的時代工人,叫他們忠於上主所託,有真實的門徒生命,無懼向前。